問:
公司多年來從事石材產業,但隨著國際貿易形勢的嚴峻,需要開拓國內市場,從地區面向全國 。但我們在國內領域的經驗幾乎是一片空白,下一步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戰略?應該更多在產品質量上發力,還是在客戶或合作商上發力呢?
答:
企業從地區面向全國 ,開始構筑自主市場,這是一個特別好的機會。在一張白紙上,容易畫出美好的圖畫。但在從零開始做規劃之前,你需要充分地認識到:今天你所在的產業,正處在一個怎樣的階段?
一般而言,一個產業的發展會歷經三個階段:初創時期,成熟時期,以及衰落和再創新時期。
1、初創階段:產品戰略
在初創時期,企業一般采取的都是產品戰略,就是全力以赴地把產品做好。
比如,全力以赴追求在技術上的突破、在產品上的優化,就可以開辟一片市場。在這個時候,重要的是有一個產品,一個一馬當先的產品。要在這個領域,把產品創新做到80、90分,其他領域可能做到60分,及格就可以,因為沒有一個企業可以在各個領域都做到90分。
這是在產業初創時期的產品創新戰略。
2、成熟階段:運營戰略
在產品成熟時期的戰略,叫運營戰略。說得再直白一點,就是低成本戰略,就是你整個的供應鏈運營卓有成效,產業上下游的銜接緊密無縫。所以,這個時候就是在考驗公司的運營功底。
比如,生產成本的控制,原材料的管理,合作伙伴以及與加盟商、代理商的合作鏈接,等等。這都屬于第二階段的戰略。
因為,當你的產業逐漸進入成熟期,也就是進入一種同質化時期的時候,僅僅靠產品好,已經很難脫穎而出了。所以,要建立一個好的運營的體系,作為你核心的戰略。
3、衰落和再創新階段:貼近客戶戰略
在第三個階段,進入了衰落和再創新時期,產品和運營都已經相當的成熟。這個時候,整個產業鏈的薄弱環節已經不是產品創新,也不是運營好,而是——如何讀懂客戶。
所以,第三個階段的戰略,可以稱之為貼近客戶的戰略。
如何才能貼近客戶呢?通過學習陽明心學我們深切地明白了,我們就是要用自己的心去感知他人的心,去讀懂客戶內心深處的渴望。
所以,我們要去寫下自己在起心動念上對客戶的虧欠,寫下同行不愿做、不肯做、但客戶迫切需要的事情,這都是為了更好地貼近、理解我們的客戶,找到客戶的需求所在。
所以,在產業發展的不同階段,要因時制宜,制定不同的發展戰略。
企業是生存在時代之中的,換句話說,什么樣的時代造就什么樣的企業。現在回頭看改革開放的四十年,我們走過的就是這樣的一條路。
改革開放剛開始的時候,我們的物質匱乏,誰家的產品好,誰家的價格低,誰家就能賣,所以那時候是產品的時代。
到了第二階段的時候,就是看誰的產業鏈好、誰的成本控制得好,誰就能打出整體優勢。這是運營的時代。
在今天,我們已經經過了四十年的充分發展,許多產業基本已經處于第三階段,從供給側那一端到了客戶這一端,到了貼近客戶的時代。在同質化嚴重之時,只有那些能傾聽客戶需要的企業,才可能脫穎而出。
所以現在,對于你而言,當下重要的事情,就是做出判斷。判斷你所在的行業,正處于發展的哪個階段?有了這個判斷,才能明確應在哪個方向發力,也才會有接下來一系列相應的戰略。